專家稱沙漠地區地下水污染后几無恢復可能

“沙漠幾乎是無人區,沙漠排污暫時看起來對當地居民的健康危害不大。但沙漠地區極其缺水,生態系統非常脆弱,對環境特別是地下水造成污染后,幾乎沒有恢復的可能性。”9月18日,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喬琦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。
據報道,在騰格里沙漠腹地部分地區出現排污池,當地企業將未經處理的廢水排入排污池,讓其自然蒸發,然後將黏稠的沉澱物,用剷車剷出,直接埋在沙漠裡面。當前,中衛市政府已關閉污染企業,並由公安部門牽頭對違法排污行為進行立案調查,中衛市環保局局長、分管副局長等3人被停職。
記者在前往甘肅等地採訪時,有當地 表示,沙漠、戈壁地區無人煙,環境容量極大。可利用當地的煤炭、有色金屬冶煉、太陽能等資源,大力發展煉焦、電石等“高載能”產業。
但喬琦認為,沙漠地區生態脆弱,污染物難以降解,哪裡來的環境容量?污染物沒有徹底降解,必然要通過水、氣擴散轉移,造成更大範圍的污染。也就是說,如果下滲,就污染地下水;進入大氣,就形成大氣污染物;粘附在沙土中,就造成土壤污染,環境容量從何談起?
“污染物沒有徹底降解,沒有進入天地生物圈的自然大循環系統。所謂的處理,那只能是掩耳盜鈴。”她表示。
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、清華大學總量控制技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呂軍說,沙子粒徑大、間隙大,污水一旦下滲,很快就能到達地下水層,污染極其寶貴的地下水和地下湖泊等。如果將乾涸的廢物直接埋在沙漠里,一旦降雨,這些廢物也將迅速溶出污染物,然後隨雨水下滲進而影響地下水。
“在西北乾旱地區,尤其是沙漠地區,人、牲畜等飲用水基本都依賴地下水,如新疆的坎儿井。地下水水質跟人、牲畜等健康息息相關。”陳呂軍強調。
喬琦說,在沙漠等缺水地區建設工業項目,環評一般都要求污染“零排放”。但在企業實際運行中,做到污染“零排放”的難度很大,而且經濟可行性差。
對此,喬琦進一步解釋道,從物質不滅角度看,投入的原料不可能全部轉化為產品,必然會有一些污染物產生併排放,只不過是以不同的形態存在罷了。如將廢水、廢氣中的污染物轉化成固體后,採取相對安全的方式堆存或填埋。如果在污染物形態轉變過程中,不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,新的環境污染問題將在不知不覺中發生。例如一些企業把廢水排到廢水池里,靠自然蒸發去除水分,然後把剩下的固體廢物填埋。對廢水來說似乎是“零排放”了,“但廢水蒸發過程中,揮發性的污染物進入大氣環境,成為大氣污染源。大氣是流動的,污染物可隨風沙等進行遠距離擴散;如果固體廢物沒有得到安全處理處置,污染物一旦進入沙土,沙粒上也會附着各種化學物質,成為‘毒沙子’,對更大範圍的環境產生難以預料的危害”。
大氣污染影響的不僅是排放的區域。如為保障北京奧運會的空氣質量,北京與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內蒙古、山東、寧夏等省市區實施了大氣聯防聯控,可見大氣污染會對很大範圍內的其他地區造成影響。
喬琦認為,在沙漠等缺水地區,應該慎重建設如化工、印染、造紙等高耗水企業。這些高耗水企業生產時,會大量抽用地下水,滿足生產用水,必然會造成地下水位下降。這對於靠地下水生存的沙漠植物是滅頂之災。失去植物保護,那靠什麼抵禦沙漠的侵蝕?
“沙漠沒有河流,也沒有水環境容量,如接納大量排放的污水,地下水污染在所難免。我國目前對沙漠生態系統有很多研究,但對沙漠排污的生態影響研究非常少,更談不上如何去修復了。”因此,喬琦建議道,對西北乾旱地區如何發展,國家應從頂層上有設計、有規劃。也就是說,哪些產業應鼓勵發展,哪些應限制發展、哪些應禁止其進入,都要有規劃;並有相應的法律政策支撐,在技術上也應有突破和創新。
國家發改委公佈了 的《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》,將從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。在“西部地區新增鼓勵類產業”中,除煤焦油深加工等少量延伸產業鏈項目外,難覓煤化工身影。這也就意味着,不再鼓勵在西部地區發展高耗水、高污染的煤化工等產業。http://www.77963.zxdyw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