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污泥伴随着污水处理过程而产生,成为了当下的又一个环境难题。按照《“十二五”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》:到2015年,直辖市、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%,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%,县城及重点镇达到30%。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》提出:到2015年,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%左右。现在“十二五”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了,而我国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仅为20%多点。 据了解,截至2013年,中国的城镇污水厂数达到3500个,年产污泥就有3000万吨—3500万吨,预计到2020年,污泥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—9000万吨。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,如此庞大的污泥量对环境意味着重大考验,对污泥处理市场也意味着巨大商机,然而污泥处置现状却没那么乐观。 污泥处理是共同难题 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在建设过程中,一直以来都是“重水轻泥”,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污泥的初步减量化,但未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处理。据统计,约80%污水厂建有污泥的浓缩脱水设施,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减量化,但仍然约有80%的污泥未经稳定化处理。在日前的水处理创新交流会上,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表示,未经稳定化处理的污泥有很多危害,例如有机物的 、臭味等二次污染的风险,另外,原水中40%—50%的COD会污染水体环境,这会使得减排目标会大打折扣。 污泥处理问题是一个普遍难题,各大城市都在寻找解决之道。在9月20日的2014中国水管理、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技术交流会上,江苏省住建厅城建处处长何伶俊表示,江苏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内都建有污泥处理设施,剩余污泥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内经脱水后外运处置。据统计,在2013年,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每年产生含水率80%的污泥约270万吨。 “这些产生的污泥,有10.7%用于堆肥,11.8%用于卫生填埋,13.2%用于制造建材,62.9%用于焚烧,但焚烧并不是一种 处理方式。”何伶俊说道。 据了解,目前我国约有一半的污泥采用填埋处置,而符合卫生填埋的约有30%,这明显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。除此之外,污泥焚烧也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办法,焚烧污泥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,如二恶英、二氧化硫、盐酸等,受国内焚烧技术的限制,二恶英污染问题尚未很好解决,重金属烟雾与燃烧灰烬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。由此可见,要想把污泥处理好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。 长期被忽略,资金难落实 “目前,为更好地治理污泥,我们江苏省先从资金下手,规定在污水处理费中必须提取不低于0.20元/吨用于污泥处置并要将污泥处置费用单独列帐,以确保污泥处置设施的正常运行。”何伶俊说道。 在她看来,保证有一笔资金来进行污泥处理,这是做好污泥处理工作的前提条件,只有把资金单独列出来,作为专项资金,才能使得污泥处理得到保障。 戴晓虎也表示,污泥处理处置经费需要落实。他建议可以借用德国做法,在后端根据出产的沼气量进行补贴。同时他也同意,污泥处理处置费用必须融入污水处理费中,污泥、污水处理分不开。 目前,江苏省已经做好了污泥处理处置规划,计划到2015年,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%。 而在广东省,早在2010年就提出“十二五”期间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总体目标,即到2012年底,全省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%;到2015年,全省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%。然而,污泥处置在现实中却没那么顺利,今年9月份,省环保厅表示,在广东21个地级市中,有12个市编制了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(方案),仍有近一半的地市尚未完成污泥集中处理处置规划的编制工作。 据了解,各地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时,未统筹考虑污泥处理处置建设。个别地区虽前期已制定了污泥处理处置规划或方案,但因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定位不准确、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大、运营成本高等原因,规划项目进展缓慢。 此外,污泥处理的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。地方政府并没有在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加以扶持,在环保专项资金、循环经济、节能减排、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安排上也一直缺位。可以说,在实际工作中污泥处置项目建设未受重视,其建设和市场化运营也处于缓慢发展阶段。
|
|
|
|
|
|
|
|